国际纺联年会第二天,中国纺织率先复苏经验引全球同业高度关注发表时间:2020-10-24 21:59 继10月20日探讨两个议题后,10月21日,2020国际纺联年会进入第二天,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行业领袖、专家和学者,围绕“纤维(人造纤维+棉花)”、“可持续性与循环经济”、“SLCP-社会劳工整合项目”、“中国纺织工业的未来”四大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原会长王天凯,副会长徐迎新、端小平、杨兆华、孙淮滨,以及中国纺联各部门,各专业协会的负责人在中国北京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中国纺织缘何能从疫情影响中率先复苏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纺织服装产业供需两端造成了严重冲击,中国纺织工业也深受疫情影响,但在政府、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率先复苏,保障了产品供给,引起世界纺织关注。为让全球同行了解中国纺织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会议设置了“中国纺织工业的未来”议题,邀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从疫情之下纺织服装行业如何发展、变局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新变化等几个角度展望中国纺织工业的未来。 同世界纺织工业一样,疫情给中国纺织工业也带来了重大影响,但中国纺织工业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与活力。1—9月行业总体表现出五大特点:生产保持稳步恢复、内需市场持续复苏、行业出口加快增长、行业投资信心仍然低迷、运行质效有所改善。 此外,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中国纺织工业为保障世界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数据统计,3月15日—9月6日,中国口罩出口数量达十亿只,防护服出口数量达十亿件,出口国家和地区数量超200个。分国家来看,1~7月,美国自中国进口口罩(十亿美元),占美国从全球市场进口份额的87.3%;1~8月,日本自中国进口口罩(十亿日元),占日本从全球市场进口份额的92.0%;1~6月,欧盟自中国进口口罩(十亿欧元),占欧盟从全球市场进口份额的92.0%。 对于中国纺织工业如何率先从疫情影响中复苏,孙瑞哲向与会代表分享了几点经验:一是中国纺织工业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就建立了纵向的产业链,这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二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向世界开放,中国纺织工业充分利用了国际化的机会,很快将产业做大;三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加入WTO,中国纺织工业抓住新的机会,为世界市场提供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在世界金融危机期间,通过中国政府支持、各行业努力,成为较早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的国家;四是中国是拥抱数字化经济较早的国家之一,拥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优势;五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让中国纺织工业拓展到更广泛的市场。 孙瑞哲分析,疫情影响之下,纺织服装产业需要适应一个不同的世界。因为疫情使得世界经济陷入同步性衰退;全球资源加速解构与重组,产业链合作承压;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推动了数字经济加速延展与下沉;使得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色复苏”、“绿色刺激”成为全球许多国家经济重启的重要选择。 在这样的变局下,孙瑞哲总结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4个新变化: 一是“数据+制造”,打造更具柔性的新供给。数据已全面融入产业生产体系与运营体系,成为贯穿整个产业系统最活跃的要素,产业供应链柔性显著增强。 二是“内容+产品”,打造更具粘性的新消费。内容电商正在深度植入产品营销体系,交互与有趣成为培养客群的重要节点。短视频、直播等内容电商通过强交互的消费场景,给予消费者精准化、沉浸式的产品服务。以文化、IP对产品进行内容赋能,提升产品附加值,营造新客群。 三是“产业集群+新经济”,打造协同创新的新生态。产业集群正成为垂直电商、跨境电商等新经济业态的重要孵化生态。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激发集群资源活力的重要方式。 四是“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打造相互促进的新循环。中国纺织工业有大规模内需市场作为依托,同时也是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的典型代表。 孙瑞哲指出,中国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纺织工业需要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下,强化全球合作,寻找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定位: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未来,中国纺织将是责任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集约化发展的行业。 在小组讨论环节,主持人代表与会人员对孙瑞哲进行了现场采访。 问:当前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都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如何继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孙瑞哲:成本是纺织制造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能源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如果看一下上下游,我们就会发现,上游劳动力成本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如果我们从下游来看,劳动力成本就占比较大的份额了。幸运的是,中国有200多个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将相关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可以减少物流成本。 当前,我们比较关注的是电、能源等方面的成本,还有地缘政治方面的因素。地缘政治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成本,比如关税,这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应对成本问题?我认为必须要遵循趋势。在当今,我们必须尊重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的愿望,所以我们要给他们更高的工资,给他们更好的机会,而不能只是想着控制劳动力成本。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必须思考一下如何让这个行业更加高效,所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就变得更加重要。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减少了对劳动力需求,同时成本也可以得到控制。 问: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是不利的,中国纺织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 孙瑞哲:人民币升值对行业来讲,肯定会带来一些波动。刚才提到成本可能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所以目前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额外成本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是额外的关税,这是因为国际政策的变化而引起的,也就是地缘政治因素而引起的;二是如何控制电、能源方面的成本。如果没有大的波动 ,其他方面的成本是可控的。 问:中国的人造纤维产能是否过剩? 孙瑞哲:说人造纤维产能过剩是个悖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纤维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比如今年疫情期间,纺织品在口罩、防护服等领域有了新的应用。此外,在土工布、车辆、大飞机等领域对产业用纺织品有极大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对纤维有额外的需求。如果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服装需求,那么当前人造纤维的产能是足够了,但是展望未来,纤维还有其他以及未知领域的应用,这样看来也许产能还可以再翻倍,因为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由纺织品来做,前景非常广泛。 问:中国纺织生产是否会继续加大向越南转移的力度? 孙瑞哲:我们现在正密切关注越南和欧盟的自贸协定,越南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投资目的地。中国纺织目前在越南的投资,包括纤维、纺纱、染整等,是垂直产业链的投资。未来,随着发展,中国纺织企业在海外投资方面也会做一些调整,会更关注政策支持较好的国家,去这些国家投资。依照目前形势看,中国纺织对越南的投资还会继续。 问:当前贸易环境是否加速了中国的海外投资,在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如拉丁美洲是否有更多的海外投资? 孙瑞哲:当前中美贸易冲突是中国企业的比较担心的问题,我们正在考虑如何让中国纺织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除了关注环境,也关注如何保持中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因此我们不仅出口纺织品,同时还会把产能转移到世界各地。目前海外投资的首选地是越南,其次是非洲。拉丁美洲也有很多机会,也希望加强对拉丁美洲的了解。 ●纤维的可持续发展● 来自赛得利的Sharon Chong介绍了赛得利企业加速创新、实现规模循环的经验。近年来,赛得利进行了资源整合,大大提升了企业的产品质量,拓展了生产规模,企业产业链稳定性也进一步提高,每一款纤维实现了可追溯性。赛得利在可持续发展中始终按照国际法规要求自己,所定标准始终高于行业标准,还通过各种平台与上下游客户共同探讨可持续发展。赛得利强调,企业未来无论怎样发展,都会遵循一个原则:对环境有利。 来自印度信实工业公司的 R.D. Udeshi 对疫情对涤纶行业的影响、再循环纤维等情况进行了介绍。2020年全球经济出现了进一步下降,6月初,公司预计营业额会出现30%以上的下滑,但9月份的实际下滑比率是16%。这可能是因为自6月以来,公司又开始接到新订单的缘故。2020年全球涤纶行业预计会恢复到2018年的水平,和2019年相比,会有3%~4%的下滑,也就是说对涤纶的需求会出现减少,但生产商们不必悲观,这个下降仅是临时的,未来行业肯定会复苏的。印度已经在考虑把可再生纤维纳入到可持续的时尚领域,零污染、零排放正在成为行业新的追求。 来自新加坡伍德麦肯兹国际能源宏观研究的Alexei Sinitsa介绍,新冠疫情导致需求大大降低,给包括纤维行业在内的整个行业带来较大冲击,预计将花费10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从另一个角度讲需求不足也让当前的纤维原材料供应非常充足,能够满足可能增加的生产需求。对于纤维的可持续发展,Alexei Sinitsa认为可使用生物可降解可再生材料、加大回收力度、减少污染排放。他预测未来十年,全球可能出现“瓶子战”,现在需要进一步思考包装材料回收的问题。
印度棉花协会副主席Vinay Kotak 对印度棉花协会进行了介绍,并对行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棉花生产和消费国家,也是第三大棉花出口商,由于9月15日受到大雨的影响,今年的棉花收成可能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由于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协会预计到2021年10月棉花生产量才有望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为了改变棉花品质不好、受污染等问题,印度政府推出了系列生产优质棉花的举措,纺织部计划在2025年推出新的政策理念,这个政策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以及包容性,能够支持纺织、服装行业以及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 来自埃及棉花协会的Khaled Schuman介绍了埃及棉花应对新冠疫情挑战的经验。新冠疫情导致埃及的纺织订单减少30%,企业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研发能力、开拓电商渠道、研发医疗产品等措施来应对挑战。此外,埃及政府也非常重视棉花的生产,目前正在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提升棉花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减少污染,同时通过棉包追溯等认证项目实现埃及棉花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9.jpg 美国棉花公司的Mark Messura 介绍了满足纺织制造商需求,棉花在世界供应链中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情况。棉花也有很多创新,过去棉花公司不断推出了一些新技术,尤其是是适用于产品设计和开发方面的创新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电子追踪、模拟零售等等,这些技术都有一段时间了,但最有意思和创新的技术,实际上还是关于产品设计软件方面的,尤其是使用3D设计软件来创立和设计服装。为什么人们开始更多的运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采购设计呢?因为这种做法能够更快的实现人们的想法,可以让产品更快的上市,可以控制产品成本,能够为各种不同的消费群体和市场进行量身制造产品,而且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全球聚焦可持续性与循环经济● 香港纺织服装研究协会CEO葛仪文介绍了新循环经济和新3R(reduce,reuse,recycle)原则的可持续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消费者对气候变化越来越关注,消费方式也发生很大变化,更加关注消费产品的环境友好性,需要纺织服装从业者学习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变化。今年因为疫情,消费者开始对口罩、防护服产生兴趣,意味着消费者对纺织品要求有更多的功能。他提出现在行业需要思考到底要用什么材料才能使环境更加可持续;要思考我们从事的事业不仅要讲利润,更要讲是否对环境友好;要更关注新材料的发明,以便给人们更高价值的消费。 德国麦肯锡Karl-Hendrik Magnus介绍了时尚工业如何快速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显示,2018年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时尚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占到全球的4%,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数据,所以要考虑从纤维到成衣的整个链条上考虑,究竟如何才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表明,61%的排放来自纤维生产,21%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关,大约18%来自品牌生产商。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投资者愿意采取一些减排措施,因为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实现减排的目标,而且还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阎岩介绍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打造时尚循环的做法。她指出,循环经济是今后很长时间内的主题,欧洲许多国家近年来都提到了发展循环经济,中国政府也非常支持发展循环经济,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中国纺织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非常大,一是因为中国纺织服装有较大的规模,发展会遇到资源的约束,另一方面,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纺织服装的循环时尚将对世界产生巨大变化。 阎岩介绍,疫情让人们开始深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在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立足于全球价值链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以实现更负责任、更具韧性的产业未来发展。我们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自 2005 年至今的循环实践和成果,并基于国际实践和趋势,对中国产业未来的机遇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展望,相信能为产业探索循环发展之道提供有益的参考。 ●SLCP-社会劳工整合项目受到关注● 来自荷兰SLCP(社会劳工整合项目)的Janet Mensink介绍了SLCP成立的意义和运转方式。SLCP项目的目标是为社会劳工数据收集创建一个整合评估框架,消除审核疲劳。通过取代现有的专有评估工具,避免重复并减少社会劳工审核的数量。使以前被用于合规性审核的资源重新用于改善社会劳工工作条件,同时增加社会劳工数据的可比性。她介绍,SLCP目前已经在30多个国家使用。 印度Abhishek Bansal 介绍,从行业经验来看,许多大中型企业每年要进行8~10次审计,会让企业出现审计疲劳,SLCP整合项目可以让整个行业通过一个统一的验证流程,减少审计的重复性,可以帮助企业将节约的精力更好地用于企业的产品制造和技术开发方面。推行这个项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减少审计疲劳,二是真正改善行业的社会劳工情况。SLCP还具有三个层级的做法,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都有好处,即合规、成熟度、领先性。 美国GAP公司的Darren Chastain 介绍了SLCP对品牌的重要性。Darren Chastain介绍GAP在1969年成立时的理念非常简单,就是能够让消费者找到一条非常舒适的牛仔裤,现在公司已经有了GAP、PUBLIC许多耳熟能详的品牌。公司从2015年成为了SLCP的签约方,为什么SLCP对企业如此重要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这个项目可以让企业降低审计的疲劳和过分的重复,把非常宝贵的时间放在其他方面,比如做一些研发和创新。 |